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bloomsbutterfly.gif (20179 字节)

诗词的含蓄与直白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图片


  诗词的含蓄与直白
  宋时盛
  “含蓄”与“直白”,是两种不同风格诗词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诗词的理论问题。这里,谈谈我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分七个问题讲:
  一﹑什么是“含蓄” (这是从概念定义上作解释)
  二、“含蓄”常用手法及其特征 (这是从外貌形象、本质特征上认识)
  三、诗词为何要讲“含蓄” (这是从韵味、策略上来论证)
  四、什么是“直白” (这也是从概念定义上作解释)
  五、“直白”常用手法及其特征(这也是从外貌形象、本质特征上认识)
  六、“含蓄”与“直白”组合  (这是从艺术结构上来认识)
  七、强调几个问题  (这是归纳总结)
  先谈第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含蓄”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讲的更直接:“‘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根据此说,诗的“比兴”、“曲喻”、“婉转”等,都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的表现手法,因而都是“含蓄”。具体说,什么是“含蓄”呢?
  请看一首诗,《进住军干所》:“少小离家去应征,老来安住麓山城。韶华虽逝心犹在,骥足扬蹄不计程。”流于口号没有诗味。“首二句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纵借得贺知章四字,亦难生色。诗贵曲,曲而后始有回甘,以叙事为例,若直道甲乙丙丁,便同流水账,何可诗言!”(熊东遨《中华诗词》05年7期)(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再看,沈祖棻先生《鹧鸪天?丁巳春,为人题桃花画册》:“灼灼秾芳雨露稠,十分春色占枝头。赚将阮肇迷仙境,却累刘郎谪远州。  梅自避,李难俦。菜花依旧遍田畴。残红乱落无人惜,一向繁华逐水流。”(《涉江诗词集》2000年12月)词后附程千帆先生笺曰:“桃花,白骨精也。菜花,人民群众也。”
  (典源: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善)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两人见一桃树,遂采桃充饥。后遇两女子,姿质妙绝,见刘、阮,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欣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二人停半年还乡,子孙已历七世。)
  桃花画册,实乃普通之画,为人题画亦是平常之事。然,先生却以生花之笔,深开妙拓,比兴“刘阮”典事,鞭挞“四人帮”之罪行,一针见血!请注意“赚将”句,“赚”字不是“赚(zhuàn)、赔”盈利之意,这里读“zuàn”,诳骗赚人。赚乃词之“眼”也!发人深思。可意会,误入仙境的“阮肇,”当指万千善良的人群;远谪的“刘郎”,是指无辜含冤受屈,乃至家破人亡的革命前辈,和一大批知识分子们。词作字字含泪,句句带血。没有直白,却是寄兴深微,婉而多讽。笔调辛辣,切中要害。可谓含蓄之妙笔也!
  二、“含蓄”常用手法及其特征
  诗词“含蓄”手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常用手法有如下六种:
  1、婉转曲折。如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黄莺啼声悦耳动听,是很逗人喜欢的。诗中女主人为何要赶走它?原来是怕它吵醒自己的美梦,使她“不得到辽西”与丈夫团聚。这种层层倒述,婉曲的手法,把女主人怀念征夫的情思,淋漓尽致尽致地表达出来,有言尽意未尽,意尽情未尽的韵味。又如唐?李商隐《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这首诗没有从正面写,唐玄宗霸占儿媳的丑闻。而以“羯鼓声高”突出表现唐玄宗特别喜欢羯鼓;“众乐停”着重刻画了“他的意志主宰一切”,他的淫威不可违抗。以“薛王沉醉寿王醒,”对比两王酒后不同的反应。薛王没有受刺激,宴中当饮则饮,宴后当乐则乐,晚上沉醉酣睡行为自然;而寿王身遭夺妻之痛,当然长伴宫漏(宫中计时器具)彻夜难眠了。这个“醒”字有丰富内涵:有思念、有羞辱、有痛苦与愤懑。这是曲笔妙用。
  2、对比反说。如唐?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通过春种秋收,道出农民的艰苦劳作,换来了大丰收。得到的是“犹饿死”的悲惨结果。这是“对比反说”的手法,让读者思考,粮食大丰收了,为何农民不能享受丰收的欢乐,反倒饿死?悲剧是谁造成?读者只须深一层地思考,诗的主题便不言自明。又如,《中华诗词》06年10期载,张希田《为山西两父亲因子女高考达线自杀而作(之一)》:“欠债曾凭卤水逃,高分今是杀人刀。翻身似已逾三代,未见穷根彻底刨。”前两句,以旧社会杨白劳喝卤水逃债之典故,与今天孩子得了高分,却是“杀人刀”作对比,突出“高分”的悲剧性,虽然翻身“已逾三代,”但结句,以“未见穷根彻底刨”作反衬,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喻理。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这类农民的穷困状况。
  3、奇妙想象。如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五绝,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游宣城时所作。采用拟人法,叙说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奇妙的想象力,道出诗人凄凉的心声来。又如,唐?钱起《江行无题》:“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面对匡庐因风雨而“不可登”。第三句,一个“疑”字突发奇想:那个云遮雾障的山洞里,是不是还住着六朝时期,出家的高僧呢?(庐山在六朝时期是佛教圣地)。此刻使人思绪波澜骤起,一种破雾释疑,心驰神往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
  4、借史喻今。如,唐?骆宾王《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原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极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国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这首诗借怀古以慨今。诗人于易水送别友人,以荆轲之典事,隐喻心中愤激之情感。从“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类比中,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以及对荆轲高风亮节的敬仰之情。又如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是指歌曲的欣赏者,鞭挞的对象是封建贵族官僚们,面临晚唐的衰败,不以国事为怀,岂能沉湎于靡靡之音!这是借史喻今,指桑道槐。
  5、比喻象征。如星汉教授《游卢沟桥感赋》:“石狮依旧对苍苍,亲见八年烽火狂。此地夕阳西下后,朝朝带血起扶桑。”诗中的“此地夕阳”,比喻当年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染红的那个太阳;这个“夕阳西下后”,也是日本“太阳旗”败降飘落的象征。我们解读诗中“夕阳”这个意象,可以品味“诗的张力”。“此地夕阳”,是空间意象的象征;“夕阳西下后”,是时间意象的象征。
  又如,毛泽东《冬云》后两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里,“虎豹”、“雄罴”、“苍蝇”代指美帝、苏修及害怕困难、不敢斗争的人;以英雄豪杰比喻、讴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反帝、反修、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以梅花的气质,象征革命者的品质。
  6、咏物抒怀。如唐?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字字写菊花,句句言农民起义军。作者通过对菊花象征性的描绘,充分展示了农民起义军,必将夺取胜利的光辉前景。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寓意。“黄金甲”代指,起义军身穿金色铠甲。又如,黄巢另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面上为菊花鸣不平,其实是借花写人,借菊花的遭遇,暗喻社会现实,抒发心中之豪情。
  以上所说只是“含蓄”之常用手法,那么,“含蓄”的特征是什么呢?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此乃“含蓄”风格特征之精辟论断,其核心是“意在言外”。但“含蓄”是有缺点的:“容易引起遐想、错想、甚至胡思乱想。”(余浩然《格律诗词写作》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三、诗词为何要讲“含蓄”
  1、耐人寻味。如唐?朱庆余《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两位宫女闭门而立,寂寂相对,始终是”不敢言”.鹦鹉是不会去告密的,宫女为何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呢?这样写,能够含蓄地表达此刻宫女的心境,惟妙惟肖。此刻心思如果直说:“有心欲说宫中苦,只怕吾皇杀我头。”不仅毫无诗味,而且说不清道不明。不能把宫女满腹怨苦,欲说还怕,不说难罢的内心情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2、更有意境。朱庆馀还有一首诗更有意境,《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能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还有个职务是”太常寺太祝”,在汉景帝时期属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兼司祭祀礼乐之官,博士及诸陵园也属其管辖。朱庆馀平时向他行卷,已经得道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担心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唐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要拜见公婆。诗的重点,是描写她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明曰“闺意”实则是“应试”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此诗一箭双雕,颇有意境。这首诗已得到张籍的明确回答,《酬朱庆馀》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张的答诗也用比体。他将朱庆余比作越州一位采菱姑娘,(朱庆余是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多出美女)光彩照人。相貌美,歌喉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又如星汉教授《游卢沟桥感赋》后两句:“此地夕阳西下后,朝朝带血起扶桑。”含义深刻很有意味。如果直说:“卢沟桥上当年血,原是日军所造成。”这就句不成诗了。
  3、不能直言。如宋?黄庭坚《蚁蝶图》:“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毙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诗的末句借典喻今,隐喻“群蚁”们坐收渔利,贪功求勋的“得意”,只是南柯一梦罢了。这是诗人对北宋社会现实,深沉的感触,辛辣的讽刺。这是不能直言的。
  又如,宋?晁说之《打毬回》:“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直指朝廷(三郎即玄宗的小名)。感慨朝廷衰落,贤良无继的惋惜,这种诗也是不能直言的。作者借唐言宋,针对腐败黑暗的宋王朝社会现实,有感而发。
  4、不便直言。如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为了不失面子,不便直言。诗写得委婉含蓄。
  这是一首干谒(夜)诗。“干谒”字面的解释是:有所企图或要求而求见显达的人。实际上是向上自荐找工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出洞庭湖汪洋浩淼,水天相接,充满活力。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不愿闲居太平盛世,要出来干一番事业。比喻要渡湖而没有船只一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一典,翻出新意,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情,不露干谒的痕迹。“临渊羡鱼”,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是说面对深渊,希望得到鱼,比喻不能空想,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捞鱼吧。诗中翻出的新意是借典说事:诗人愿意为国家效力,苦于没人引荐,只是徒有此情啊!
  必须指出: 诗贵隐,“隐”并非是诗的唯一表现形式,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诗词的“直白 ”。
  四、什么是“直白”
  诗贵含蓄,诗贵婉曲。是否不“含蓄”、不“婉曲”就不成诗了呢?非也!除了含蓄之外,诗的表现形式,还有“直白”、还有“白描”等等。那末,什么是“直白”呢?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称之为“疏野”的,就是“直白”:与“含蓄”相反,把要说的话明白地讲出来。是强烈情感直接的宣泄。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就是“直白”。
  如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作以“怒发冲冠”开篇,“仰天长啸”,感情奔放。反映作者面临国土沦陷的无比痛苦,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要“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和收复祖国山河的决心。全词字字如火,句句硝烟。情感激昂,气吞山河。唯有吃“胡虏肉,”喝“匈奴血”才能解恨!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恨和爱国情。不愧是强烈抒情,直白表现手法的一个典范。
  还有这些豪迈地诗句:
  1、“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给彭德怀同志》)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天祥《过零丁洋》)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这些诗句,情感奔放慷慨陈词,直抒胸臆理直气壮。坚定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声。这样的诗句都是“直白”。
  五、“直白”常用手法及其特征
  直白的常用手法主要有三种:
  1、白描直抒。如毛泽东《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前两句以白描手法,概括了长征路途艰难险阻,刻画了红军将士所向无敌,势不可挡的群体形象;后两句直接道出主席的赞扬。
  2、即景抒情。如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咏春江鸭戏图之题画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前三句描写画中景色,结句即景抒情:河豚虽然有毒,但味道鲜美,谁不想尝鲜呢?
  3、叙事抒情。如唐?贺知章《回乡书偶》两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人从何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叙事,交待回乡的事由及其见闻,后两句抒发感慨。
  从以上的诗句中,可以归纳“直白”的特征有二:1)直白诗句,大都是激愤,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一触即发呼啸而出。如前五例豪迈诗句即是;2)事物交代得很清楚,一览无余,大都缺乏意境。
  六、“含蓄”与“直白”组合
  在优秀的艺术作品里,常常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表现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诗词亦然,“含蓄”与“直白”可熔于一炉。如明?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据说这是作者十二岁时所写。前两句抒发自己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伟大胸怀。比喻石灰,这是含蓄;后两句豪言直抒地道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又是直白。又如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横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云霄。”前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对“秋日”的看法,三、四句笔锋一转,勾勒一幅天高气爽,飞鹤横空的秋色风光,融入心中充满诗意的情怀。完美实现了“直白”与“含蓄”组合。
  以上例子可以说明两点:第一,“含蓄”与“直白”不是水火不容,在同一首诗中可以共处互补,诗意至善至美;第二,在同一首诗中,先“含蓄”后“直白”,还是反之,可以任意组合。
  七、强调几个问题
  在讨论了诗词中的含蓄与直白的问题后,还必须强调几点:
  1、“直白”是正、是本;“含蓄”是变、是枝。“含蓄”与“直白”,是诗词创作中,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艺术上可以平分秋色。但诗言志是诗的本质功能;“而含蓄(欲抒又不抒、不能抒、不敢抒、不全抒,不可能是正。”)(余浩然《格律诗词写作》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2、诗词的内容决定诗词的表现形式。含蓄与直白的表现形式,是根据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而定。诗人的情感未到燃点,不是愤激时,一般采用含蓄,如:描写花前月下,夜幕朦胧,情意缠绵,遥思边寨等等;真正强烈的情感必须直抒。如:火烧眉毛,举止必须果断;见义勇为,必须大喝一声。又如:“…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都是不能“含蓄”的。
  3、“含蓄”不是隐晦。周振甫先生 《诗词例话》云:“含蓄同隐晦不同,诗里不明白说出的意思,人家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人家看不懂,要费很大劲去猜还猜不透,是隐晦。”因而,我们在读诗词作品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弄懂诗词中的用典。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若不知“杨柳”是代指杨开慧、柳直荀烈士,是很难理解词义的。又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穷寇”、“霸王”是“楚汉相争”的典故:楚霸王项羽,颇有军事才干,但刚愎自用,由于轻敌麻痹,最后失败自刎乌江。弄懂这些典故,以便深入领会诗词的内涵。第二,要弄清事件的背景。如,星汉教授《游卢沟桥感赋》诗的背景是:1937年7月7日(即七七事变)日军在卢沟桥的军事挑衅,燃起战争硝烟。知道背景便能深刻领会“亲见八年烽火狂”的蕴涵。
  4、不以“曲”贬“直”。“诗歌有写得婉转的,有写得直率的,要看适用的场合,作具体分析,不能说哪种是好,那种是坏。杨慎用《诗经》中写得婉转的句子,来否定杜甫的诗,来否定诗史的说法,便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周振甫《诗词例话》)。前面讲过,“含蓄”与“直白”是诗词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间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因而,不要以“曲”贬“直”。

2.jpg (7170 字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