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凤潜龙》全书共七章,约八万言,是梁羽生作品中篇幅最短的一部小说。
小说叙述中原武林、杏林瑰宝《穴道铜人图解》和陈抟内功心法《指元篇》被金国军队攻陷汴京之后抢去。为了彻底弄清这两部奇功秘籍,金国皇帝让武林第一高手完颜长之设立了“研经院”,召罗全国的武林高手加以研究,并在研经院中定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防止宝物被窃。为了得到这两部秘籍,蒙古派奸细冒名金人鲁世雄潜入金国,获得完颜长之的信任,被允许进入研经院钻研秘籍,并与完颜长之的干女儿独孤飞凤(绰号“冲天凤”)成了亲。同时,南宋也有一位号称“潜龙”的武林高手孟中还潜入大都,伺机取宝。此人神出鬼没,来去无踪,闹得整个大都惶惶不安。经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潜龙”孟中还终于盗回国宝,而鲁世雄、独孤飞凤先后自杀,孟中还也为心上人独孤飞凤殉情。
《飞凤潜龙》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一部十分独特的优秀作品。小说中激烈的打斗场面很少,却有一种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巧妙地设置悬念。
整部小说犹如一个巨大的谜团,读者一接触到它,就自然而然地被作品中奇特曲折、严谨有致的悬念所吸引,从而产生紧张而兴奋的情绪,急于穷根究源地去解谜。
这部作品的情节是一个谜,它叙述的是一个奇幻迷离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国宝是一个谜,它耗尽了武林中人的心血和青春。
这部作品的人物也是一个谜,若即若离,忽隐忽现,三国情仇,恩怨难了。
作者制谜,小说如谜,读者猜谜,直至小说第七章“真相大白”,这个谜才揭了底,读者也松了一口气。
情节之谜
《飞凤潜龙》这部小说的情节颇具特色,节奏明快,一无滞碍,故事虽不长,也不复杂,却安排得奇幻迷离,引人入胜,动人心魄。
小说一开始就笼罩着神秘古怪的气氛:
剑戟如林,刀枪似雪。白玉堂前两排卫士,人人都睁大了眼睛,目光集中在一个少年武士的身上。
这少年武士对周围的一切却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他也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另一个人。
这是一个躺在胡床上的病人,穿的是金国御林军军官的服饰,身材魁梧,但面如金纸,气息奄奄,好似随时都会死去的样子。
这少年是什么人?他要做什么事?作者一开始就摆出了一个迷阵。接着,作者通过两名卫士的私下交谈告诉读者,这个少年是济亲王檀元帅一个老部下的儿子,叫鲁世雄,现在正面临着一场古怪离奇的考试。这场考试不但古怪离奇,而且还相当危险,因为考官完颜长之明确地告诉鲁世雄:“你听清楚:他(胡床上的病人)若死了,要你偿命!要是你不愿考试,现在还来得及!”可是,鲁世雄回答得十分干脆:“我愿意接受这场考试。”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完颜长之为什么要对鲁世雄进行这样的考试?
继续读下去,我们才知道,这场考试只不过是完颜长之对鲁世雄的一系列古怪离奇的考试之一,甚至在鲁世雄和独孤飞凤洞房花烛之夜,完颜长之仍要对鲁世雄进行考试——指使他去杀一个南宋的间谍。完颜长之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地对鲁世雄进行考试?他究竟想要鲁世雄干什么?鲁世雄究竟是什么人?
再接着读下去,我们在迷阵中越转越迷,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谜也是越来越多,解开一个,又出现一个:研经院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出入这里这样难?独孤飞凤究竟有什么心事?“潜龙”到底是谁?为什么大都上下都惧怕“潜龙”?..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一直是悬着的,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焦急、等待之中,一直在作者摆下的迷阵中转来转去,寻找着走出去的道路。而且,读者在“寻找”的整个过程中,紧张的心情犹如一只弹簧越压越紧,直压得屏息禁声,提心吊胆,处于一种高度的疑虑状态之中,迫使自己跟着情节的发展而向前迈进。这正如美国戏剧家贝克所说的:“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的兴趣都非向前冲不可。”
《飞凤潜龙》这部小说的情节有明暗两条线。明线即鲁世雄苦心孤诣地伪装、接受各种考验、伺机盗宝的过程,暗线则是潜龙孟中还暗中取宝、扰乱大都的行为,明暗两条线相辅相衬。明线中,作者详细交代鲁世雄如何凭着勇敢和机智,一次又一次经受住完颜长之的考验,如何几年如一日地巧妙伪装,骗取了完颜长之的信任,如何一步步地接近目标,完成自己的间谍使命,充分表现出鲁世雄的武艺高超,医术非凡,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才智过人,不愧是一个出色的特务。从第一章鲁世雄出场开始,其所作所为就让人捉摸不透,总觉得这个人物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为着一种使命而行事。到底是什么呢?又让人猜不透。所以,他的举止行为便成为读者心中的一个谜。相比之下,描写孟中还的暗线着墨不多,但从他甫一出场,身上便带着一种神奇的光环,总让人觉得他过于神秘、高深,是一个非同寻常之辈,尤其是他的举止、性格都使人感到不可理解,产生必欲一探究竟之愿望。连接明、暗两条情节线的纽带和交叉点是独孤飞凤和两部秘籍。前者在明、暗两条线的主人公之间,产生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情场三角,给鲁、孟二人都带来了一定的感情纠葛;后者则是鲁、孟二人必欲得之而心甘之物,尽管二人为完成使命的动机大不相同。作为连接明、暗两条情节线的纽带和交叉点,独孤飞凤和秘籍的介入,使奇幻迷离的情节既更具内张力,同时,也使小说情节之谜进一步增多:孟中还为什么对鲁世雄十分仇视?独孤飞凤和鲁世雄结婚多年,为什么一直貌合神离?鲁、孟二人都在打“国宝”的主意,究竟谁能完成使命?..
一方面,设置情节之谜,把读者置于期待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揭破谜底,让读者的期待得到满足。明、暗两条情节线的连接和交叉,既使小说情节之谜增多,又为读者揭开谜底提供了契机。果然,明、暗两条情节线相撞之后,孟、鲁二人的身分日趋明朗化,独孤飞凤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向读者敞开,情节之谜终于逐一被揭破。
“国宝”之谜
小说中的“国宝”是两部秘籍,一是《穴道铜人图解》,一是华山隐士陈抟所著的内功心法《指元篇》。
这“国宝”本是大宋的,但宋朝君臣耽于淫乐,将“国宝”荒废于宫中,结果,金国攻破京都汴京,抢去了这两件“国宝”。
金国抢得这两件“国宝”后,把它们视为稀世之珍,金国皇帝特地在宫中设立了“研经院”,并由金国武林第一高手完颜长之王爷亲自主持“研经院”工作,礼聘天下武学名家、杏林国手入宫研究,务必要推究出穴道铜人的秘密与那内功心法《指元篇》的奥义。用完颜长之的话来说,“咱们捉了他们的两个皇帝(徽、钦二帝)不算怎么稀奇,得了这穴道铜人可是宝贝了。”而《指元篇》又与穴道铜人有联带关系,“论价值不亚于穴道铜人”。其实,何止金国皇帝和完颜长之等人将这穴道铜人和《指元篇》视为珍宝,整个武林、杏林都觊觎这两件宝贝。因为穴道铜人身上刻有人体最详细的穴道部位,经络分明,任何武学典籍与医书关于穴道的研究,都没有这个“穴道铜人”所刻的详细精微。至于《指元篇》则是高深的内功心法,对武功的修炼有着极大的价值。所以,武林宗师、杏林国手,人人对此梦寐以求,亟欲一见。这两件宝贝,对武学名家与杏林国手来说,简直是一个谜,他们一生都在想解开这个谜。是以,完颜长之曾自豪地对鲁世雄说:“经我聘请的人无不欣然而来。”
我们说这两件“国宝”是个谜,不仅在于它们在武林中的影响以及在武学医学上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它们的深奥难懂,不为人知,令天下才智之士蹙眉兴叹。完颜长之就曾对鲁世雄感叹道:“这穴道铜人,我们曾聘请了数以百计的武学名家、杏林国手,共同研究了十年,至今尚未能穷悉其中奥秘!”“可惜陈抟的内功心法也是极为深奥,咱们直到如今,仍然弄不明白。”书中还描写了封老头与祈老二两位武林高手在研经院中的举止。
心念未已,忽听得沙沙声响,鲁世雄举头一看,只见在一座院子里,有个汉子正在抓起一把泥沙向树上洒去。这座院子有几树桃花,桃花盛开,一群群的蜜蜂前来采蜜,泥沙洒去,蜜蜂纷纷坠地。这还不足为奇,鲁世雄正自想道:“练暗器用蜜蜂作靶子,未免是残忍了一点吧?”转眼间,只见坠地的蜜蜂一只只的又振翅飞了起来。
鲁世雄这才不禁大吃一惊。要知洒一把泥沙而能打落许多蜜蜂,已经是很难练的暗器功夫,但鲁世雄还勉强可以做到。像这个人那样,每一粒泥沙的力量都用得恰到好处,只打晕了蜜蜂,而不伤害它性命,转眼间它们又可以飞了起来,这种暗器功夫,鲁世雄非独见所未见,而且闻所未闻!..
班建侯笑道:“这人研究穴道铜人的少阳图解,三年长的时间,还未参透其中一篇的秘奥,想必是心里烦闷,拿蜜蜂来戏耍解闷,我们不必管他,走吧!”
走过两幢房屋,忽然又见奇人奇事。院门是打开的,有个须眉皆白的老头子坐在石阶上把一把把的围棋子打到对面的墙壁上,只只棋子嵌入墙内,转眼间布成一个棋局。班建侯笑道:“你老人家不必焦躁,慢慢琢磨不迟。改天我找人来陪你下棋解闷。”说话之际,他已走进院子,大袖一展,把老人飞来的一把棋子兜住,哈哈一笑,还给了他。然后走了出来,悄悄地对鲁世雄道:“这人一大把年纪,想不到火气还是这么旺盛。”
鲁世雄道:“哦,这老人家却又是为何?”
班建侯道:“他研究陈抟《指元篇》中的第七篇,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苦思五年,迄今未解。他喜欢下围棋,心烦的时候,别无消遣,就自己和自己下棋解闷。结果常常是越下越闷,便摔棋子掷棋盘来发脾气。”
鲁世雄笑道:“这老头子倒也有趣。”口里说笑,心中却是悚然暗惊。
他如今方始知道金国的一流高手不是在御林军里面,而是在研经院中。这许多聪明才智之士,为了探索穴道铜人与《指元篇》的奥义,竟自弄得疯疯癫癫,思之能不令人气馁!
班建侯道:“他们还算是好的了,有许多人还当真疯了呢。..”
几篇图解,几张文字,弄得众多的武学名家、江湖俊杰疯疯癫癫,如痴如醉,耗尽心血,终身不悔,这还不是一个谜吗?
小说中这两件“国宝”成为谜,还在于武林中人难得一见,越是见不到,越是神秘,越是得不到,越是梦寐以求。
这两件“国宝”原先尘封于宋室宫中,一般人难得问津。归于金国后,金国专门设立了研经院,虽然多方聘请武学名家、杏林国手来此钻研,但一般武林人也很难入选。能进入研经院进行研究的,一是金国人氏,二是武艺高强,三是医道精通,三者缺一不可。即使具备了上述三项,亦须经受各种各样的考试,一步走岔,便有性命危险。有幸进入研经院的武林人士,也不能看到全部穴道图解和整部《指元篇》,只能窥视其中一鳞半爪,而研经院中禁例极多,有些禁例苛刻得不近人情,武士防卫得也极严,每个被聘请进入研经院研究“国宝”的人都受到严密监视。在研经院中,只有完颜长之一人能见到“国宝”的全貌,而且只能在研经院里看,不能带出去。两件国宝藏在研经院里不为人知的密室中,密室周围又设置了重重的机关。如此防范,当然更使两件国宝具有神秘色彩,成为武林中人人都欲揭破的谜了。
两件国宝在小说中还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有了国宝,完颜长之才会建立研经院;有了国宝,武学名家、杏林国手才会梦寐以求,耗尽心血;有了国宝,才引来鲁世雄的伪装潜入,伺机盗宝;有了国宝被掠夺,才出现“潜龙”孟中还的义不容辞,奋不顾身;有了国宝,才造成了鲁世雄和独孤飞凤的悲剧婚姻。总之,有了国宝,才完成了小说情节的奇幻迷离和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国宝是道具,它给作者建构小说情节框架带来了方便;国宝是契机,它引发出一个惊心动魄、奇幻迷离的故事。国宝在小说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它还能不是一个谜吗?
人物之谜
《飞凤潜龙》的主要人物有四个:独孤飞凤、孟中还、鲁世雄、完颜长之。这四个人物都各具特性,并且也可以说都是谜。
“潜龙”孟中还在小说中着墨不多,自第五回方正式登台亮相。他神情古怪,举止高深,神秘莫测,其所作所为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孟中还在小说中给人的整体形象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侠。小说中,孟中还出现以前,完颜长之等人就对鲁世雄多次提及“潜龙”,并多次告诫鲁世雄要小心。孟中还一出现,给鲁世雄驾车的麻三爷突然死了,孟中还成了新来的马车夫,而这个新来的马车夫对鲁世雄又似有着刻骨仇恨,武功奇高,一举便制服了鲁世雄。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自问:这个新来的马车夫是不是“潜龙”?接下去,孟中还成了王爷的心爱家将,与王爷的副手、御林军副统领兼研经院主持人班建侯称兄道弟,并且是完颜长之王爷派他来保护鲁世雄的,我们自然也就打消了疑问,孟中还不是“潜龙”。然而接下来“潜龙”大闹研经院,杀死院中两名武功最高的人,毁坏了藏宝密室的机关,我们对孟中还又提出疑问,除了他,还有谁有如此这般的身手?不仅读者怀疑,鲁世雄也怀疑,他听说“潜龙”中了飞刀,便欲对孟中还察看,孟中还主动脱去上衣,证明自己未中飞刀,我们心中又一次释然:“潜龙”另有其人,孟中还不是“潜龙”。直至第七章“真相大白”,我们才得出结论:原来孟中还就是“潜龙”。
鲁世雄是小说中最先登场的人物,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一直活跃于前台的人物。鲁世雄虽然出场最早,描写最多,但是,这个人物与读者一直难以沟通,因为他是戴着面罩和读者见面的。我们从他一系列的举止言行中,可以了解到他武艺高超,医术不凡,才智过人,并且很有定力和耐性。可是,我们从他的言谈行为中,也隐约感觉到这个人物非同一般,似乎负有特殊的使命,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他究竟想干什么?究竟是什么身分?与国宝有无关系?这些疑问会长久地留在读者脑海中。当他一步步实施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使命,以致最终与珠玛秘密接头,公然入密室盗取国宝,此时,我们方揭破谜底,揭开了他戴在脸上的面罩,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
独孤飞凤和完颜长之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是谜。独孤飞凤之谜表现于她的情感世界,她的情感世界显示出一种个性的模糊性。她不爱鲁世雄,但形格势禁,她又不得不嫁给他,并且又为鲁世雄的安危担惊受怕。完颜长之将她收养成人,为此,她感激完颜长之,忠于完颜长之。为了完颜长之,她可以在新婚之夜对新郎进行试探,指使他去干十分危险的杀人勾当,而她得知鲁世雄是奸细时,却又并不向完颜长之告发,不仅帮助鲁世雄逃走,而且还和心上人孟中还夜闯研经院。她在心中一直深深地爱着孟中还,可是,当孟中还要带她一同离去时,她又不能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以致自杀殉情。独孤飞凤之种种相互矛盾的言行,表现出人物个性的丰富性、多面性和复杂性。个性永远是一个解不完的谜,有的作家将之比作司芬克斯之谜,这是很有道理的。人物的个性永远没有固定的公式,无论多么高明的理论家,也无法给个性下一个确切的而又无所不包的定义。
完颜长之之谜在于他城府太深。鲁世雄是檀元帅介绍来大都的,本身又无任何破绽,且经过古怪离奇的各种考试,但完颜长之仍然信不过他,不断地对他进行试探乃至监视。完颜长之似乎很疼爱干女儿独孤飞凤,处处为她着想,然而却将她的婚姻视为儿戏,丝毫不顾她的感情痛苦,不顾她的名节贞操,把她变为自己政治斗争的工具。表面上看,完颜长之对独孤飞凤有求必应,宠爱倍加,其实他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就如同他对儿子所说的那样:“飞凤不过是咱们一个家人的女儿,她爹爹曾舍命救我,我因此才收了她做养女。虽然我对她疼爱,视同己出,但究竟是丫头出身,怎能做你的王妃?”正因为如此,关键时刻,他才会擒住飞凤的一双儿女,以此要挟,而丝毫没有父女之情。完颜长之是一个政治人物,是一个阴谋家,同时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他极有心机,让人捉摸不定。
孟中还、鲁世雄和完颜长之在书中分别代表了三个国家,即宋、蒙古和金。独孤飞凤的处境最为尴尬,她与三人都有一定的关系:她是完颜长之的干女儿,与鲁世雄则是结发夫妻,而孟中还更是她从小到大时刻铭记在心的恋人。孟、鲁、完颜、独孤四人可谓“三国四方”,恩怨情仇,纠缠不清。
独孤飞凤处于这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之中,她的内心自然矛盾之极。完颜长之要抓住“潜龙”,要她暗中监视鲁世雄,要她做自己的帮手和工具,违背旨意便是辜负了王爷的养育之恩。鲁世雄要为大汗卖命盗取“国宝”,他们结婚数年毕竟有些感情,何况两人还养育了一对粉雕玉琢的儿女,告发了他便有违夫妇之道。孟中还出于民族大义,自愿冒生命危险闯入研经院夺取“国宝”,独孤飞凤若不帮助他,感情上无论如何也受不了。道义、礼节、感情之间的相互矛盾,给独孤飞凤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她内心痛苦之极,人格产生分裂。当面临非此即彼的抉择之时,她唯有一死方能求得心灵的解脱。独孤飞凤死了,她带着内疚、喜悦、解脱的心情去了;鲁世雄也死了,他有辱大汗使命,自觉无颜见蒙古父老;孟中还呢?“飞凤”死了,“潜龙”又怎能独生于世上,他也为独孤飞凤殉情了。
人物的情境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命运造就了悲剧的人生。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无数人物就在这个大舞台上演出各自的悲喜剧。人物的命运犹如冥冥中的既定安排,有欢乐,有痛苦,有恩爱,有情仇,有悲剧,有喜剧。人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谜,人物的命运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