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bloomsbutterfly.gif (20179 字节)

“韵书”新论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图片


  “韵书”新论
  雷仲篪(武汉)

  ——呼吁国家尽快编修颁行共和国法定新“官韵”
  笔者在前文《“诗教”新论》中指出,当今中国含广大高知阶层在内的十亿读书人之绝大部分皆为“诗盲”,不懂格律、不谙“古官韵”,不会写“旧体‘诗词曲联’”,致使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诗词曲联”教育与创作的传承在他们身上产生了“历史断层”,更谈不上弘扬光大。进而指出,产生这一不正常的文化教育现象的“隐形原因”之一是,人为设置的、所必须遵循的“古官韵”,确实是错误百出的、远远脱离今天语言实际的阻碍学习的一只“拦路虎”。对此该文未加论证,声明将于本文作出专论。
  一、问题的提出
  古韵书是指按照汉字的声、韵、调及平仄分类编排,并逐字用反切注音以及汇收相关韵藻、典腋、对句、摘句等集字典、词典、韵典于一册的工具性的、辞书性的典籍。其主功能是分韵与定平仄。由民间学者编撰者简称私韵,由朝庭主持编修颁行者简称官韵。韵部是同韵字的集合。韵相同与相近的字称同韵字。韵是指汉语字音中的韵腹与韵尾。韵与字音的声母及韵头无关。押韵(亦称压韵)是指诗词曲等韵文在特定句句末使用同韵字,以期声音和谐、回环往复、琅琅上口,从而美化语音的一种艺术手段。
  沿用至今的古韵书是属《平水韵》系古官韵,即清乾隆年间编修颁行的《佩文诗韵》(以下简称“古官韵”)。关于“古官韵”的沿用与创新之争,理论界存在截然不同的三种学术派别:守旧派、全盘否定派与创新派。
  (一)守旧派
  “守旧派”是指主张今人写作仍应沿用“古官韵”,并且反对韵书创新或推行新韵的一种学术派别。其主要观点是:格律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代学者、诗人不断地完善,早已形成一套严谨、科学的格律及完备而丰富的配套标准性工具书如韵书等。今人写格律诗词,名正言顺地按“老规矩”办事,不允许今人去干预古人制订的“规矩”。祖宗的东西,错了就是错了,是历史,不能改变历史。若把古人的“规矩”改了,一会看不懂古人的作品;二会误认为古人作品“不合律”;三会按新“规矩”写旧体诗,味道变了,不再是那么回事。因此,“守旧派”斥“创新派”“不知天高地厚,还没学懂就想指手画脚,这些人不知会把祖宗的东西糟蹋成什么样子?“守旧派”中不乏宿儒饱学之士。在他们看来,中华诗词的体式与格律,已是钢铸铁浇,今人只能用此“模子”浇制,根本不允许改革与创新。
  (二)全盘否定派
  “全盘否定派”是指对格律“诗词曲联”从体式上持有全盘彻底否定与废弃观点的一种学术派别。其主要观点是:既然可以改革创新韵书,不如把格律“诗词曲联”这种体式彻底废弃,何必还受这些“劳什子”的制约,作茧自缚。此观点类似于“五四“运动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所持全盘否定的浮躁态度。不错,“平仄声律”确实严重束缚人们的自由创作,但不能因此而把科学的、合理的、必须的诸如韵律、对律、句律、章律等一概斥之为“枷锁”加以反对。此派学者,多为中青年,对诗词格律并未真的学懂,又不愿意下工夫登堂入室。他们中间大多并不懂得韵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目的、内含、理论依据,或者知之不多。尤其不知道改革创新并非“废弃韵书”与“全盘否定‘诗词曲联’体裁”,而是要进一部完善、普及、发扬与光大的道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知之甚少。
  (三)创新派
  “创新派”是指反对“守旧派”的“只许沿用古官韵”,主张彻底遵循国家法定标准(即普通话)编修颁行共和国新“官韵”,以期中华诗词有效传承、发扬光大的一种学术派别。其主要观点:中国当今已经迫切需要由国家组织编修颁行,共和国法定新“官韵”《中华新韵大典》(笔者暂定名,下同)。其编修的国家法定标准是普通话与《汉语拼音方案》,绝不可沿用或翻版错误百出的语音学科学水平低下的“古官韵”。这就是韵书彻底的创新。
  上述三种学术派别截然不同,孰是孰非?它提出了或者说决定着两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是,今天写“诗词曲联”是仍应沿用“古官韵”,还是遵循共和国法定新“官韵”?二是,今天国家是否应尽快编修颁行共和国法定新“官韵”?
  二、问题的分析
  笔者肯定、赞同并身体力行“创新派”的学术观点,而否定与反对余二者。至于“全盘否定派”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它无异于“为了泼掉盆子里的脏水,连同盆子里洗澡的孩子一起泼掉”!因此,这里只拟对“守旧派”作出理论分析与论证。
  (一)“古官韵”错误百出的论证
  “守旧派”所言“早已形成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格律及完备而丰富的配套标准性工具书如韵书”,是不符合事实的。笔者花大工夫在《“佩文诗韵”常用字韵部、声调与平仄考》①这一数万字的长篇论文中,对常用的5,333个韵字,作了逐一认真的考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只能将考证结果示之:
  1、106韵错收他韵字之和为1,764个。
  以法定普通话为标准审视《佩文新韵》,其韵字归部错误严重,几乎绝大多数韵部都存在“错收他韵”的错误。仅就常用5,333个字而言,106个二级韵部共错收他韵计1,764字,划分正确的韵字3,569字,其总韵字错划率=1,764÷3,569=49.4%。此被错划的1,764个韵字分别属归240次个二级韵部,其总错划率=240÷106=226.4%。其中特别严重的例如:上平声“四支”划分正确的韵字只61个,而竟然把116个非本韵的字错收入本韵;入声“二沃”的韵字错收率竞高达4,100%,即错收韵字是正确收字的41倍。
  2、106韵错收他声调字之和2,394个。
  其错收率=2,394÷3,107=77.1%。
  以普通话“寒(安)韵”为例:其韵母含:ɑn、iɑn、uɑn、üɑn。与《佩文诗韵》对接应有:(1)上平声“十三元(üɑn)”、(2)“十四寒(ɑn)”、(3)“十五删(ɑn)”;(4)下平声“一先(iɑn)”、(5)“十三覃(ɑn)”、(6)“十四盐(ɑn)”、(7)“十五咸(iɑn)”;(8)上声“十三阮(uɑn)”、(9)“十四旱(ɑn)”、(10)“十五潸(ɑn)”、(11)“十六铣(iɑn)”、(12)“二十七感 (ɑn)”、(13)“二十八琰(ɑn)”、(14)“二十九赚(iɑn)”;(15)去声“十四愿(üɑn)”、(16)“十五翰(ɑn)”、(17)“十六谏(iɑn)”、(18)“十七霰(iɑn)”、(19)“二十八勘(ɑn)”、(20)“二十九艳(iɑn)”、(21)“三十陷(iɑn)”。寒韵作为一级韵部,其下应按“阴阳上去”声调设4个二级韵部,但是《佩文诗韵》在ɑn韵中却划出21个二级韵部,错误地多划出:21-4=17个二级韵部,其韵部错(多)划率=17÷4=425%,创造了韵部错(多)划率之最!科考中不少生员就因“寒韵”之严重错多划而在试贴诗中出韵,从而丢了功名前程,扼杀诸多人才,毁其人生,故有“该死十三元”之说②。
  整体上,普通话l8个一级韵部,除“儿韵(er)”只3个声调有字外,余者4个声调皆有字,故部内二级韵部共计应有:l8×4-1=71。以普通话为标准《佩文诗韵》也只应有l8个一级韵部,但因古代没有法定普通话,故跳过一级韵部,直接划分出106个二级韵部。《佩文诗韵》韵部除ɑn寒韵多划l7韵外,尚有ɑo豪、en痕等l3韵合计多划29韵,总共错误地多划出46个二级韵部;相反,er儿、u乌、ɑi开、o波与ou候等5韵共错误地少(漏)划11个二级韵部,错误多划与少划都是错误,其绝对值46+11=57,其韵部总错划率=57÷71=80.3%。这意味着《佩文诗韵》韵部划分的错误达到了“错划分者占正确划分的八成强”之严重程度。
  以上四种错误合计6,279处,占5,333个常用韵字,约117.73%。
  这不是“汉语语音古今变化论”所能解释的。笔者以为,这绝不是“北京语音”或一百多个方言片中某一个方言语音古今变化所造成的,更不是一百多个方言语音古今变化之和所造成的。科学的结论应是:最后一部古官韵《佩文诗韵》积淀了千百年来历代韵书编撰者不可避免地、不自觉地所带进韵书中的“古音方言”所造成的。这也是在没有法定普通话历史条件下所必然形成的结果。“古音方言”中的“古音”是相对较早韵书中由编撰者所带进的“方言”,所以“古音方言”全是“方言”。由此可见《佩文诗韵》科学性之低下,已达无以复加之地步!正如马克思指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③。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先有科学的定量分析,然后才会有科学的定性结论。因此,它只能用于研究古代“诗词曲联”作品之声韵,而作为今人写作之声韵标准,绝不可沿用之,今人必须编修颁行共和国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法定新“官韵”《中华新韵大典》。
  (二)否定沿用“古官韵”的论证
  “守旧派”所言:“祖宗的东西,错了就错了,是历史,不能改变历史”是不科学的。编修新韵书本身并非改变历史,并非要像秦始皇那样把古韵书焚之,而是让它留下来用于对古人作品的研读,并且主要是为了不重演历史的错误,为了改写今天与明天的历史。亦即,昨天错了,今天不应再错,明天更不应错。一个民族,若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一错再错,那就永远不能进步,不能发展。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古官韵”错误百出,相应地,古人作品用韵(与定平仄)亦错误百出(详见下文例证),主要原因是当时语音科学、音韵科学水平低下之所至。守旧派主张继续沿用之,并拒绝科学先进的法定新韵,这就犯了两个错误:
  1.有悖于押韵之本意。
  “守旧派”主张沿用“古官韵”,让今人仍用“古官韵”写作,但不知“古音方言”之发音,只能也只会用普通话朗读。这意味着把根本不是“同韵字”即不押韵的字视作“同韵字”相押,失去了声音和谐、回环往复、美化语音之押韵目的。朗诵起来绕口不顺,听起来别扭、滑稽可笑。正如著名已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指出:“中国旧诗用韵法最大毛病在拘泥韵书,不顾到各字的发音随时代……而变化。现在流行的韵书大半是清朝的佩文诗韵……读起来毫不顺口,与不押韵无异。这种办法实在是失去用韵的原意。……这个毛病前人也有人看出的。李渔在《诗韵序》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议论:“使古人至今而在,则其为声也,亦必同于今之人口。……我既生于今时而为今人,何不学关睢悦耳之诗,而必强绿衣鹑奔之为韵,以聱天下之牙而并逆其耳乎?钱玄同在《新青年》里骂得更痛快:“那一派因为自己通了一点小学,于是做起古诗来,故意把‘同’、‘蓬’、‘松’这些字嵌进‘江’、‘窗’、‘欢’这些字,以显其懂得古诗‘东’、‘江’同韵……全不想你自己是古人吗?你的大作个个字能读古音吗?要是不能,难道别的字都读今音,就单把这“江”、“京”几个字读古音?这理由是无可反驳的,诗如果用韵必用现代语言,读的韵,才能产生韵所应有的效果。”请看用韵错误例证:
  例一,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húi微韵),孤帆一片日边来(1ái开韵)。
  例二,唐?杜甫《天末怀李白》:君子意如何(hé歌韵),江湖何其多(duō波韵)。
  例三,唐?杜甫《解闷(之十二)》:不熟丹宫满玉壶(hú姑韵),劳人害马翠眉须(xǖ鱼韵)。
  例四,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húi微韵),笑问客从何处来(1ái开韵)。
  例五,宋?苏轼《澄迈驿嗵潮阁》:帝遣巫阳招我魂(hún痕韵),青山一发是中原(yuán寒韵)。
  例六,宋?范大成《四时田园杂兴》:麦花雪白菜花稀(xī齐韵),惟有蜻蜓蛱蝶飞(fēi微韵)。
  例七,宋?范仲淹《江上渔者》:但爱鲈鱼美(měi微韵),出没风波里(lǐ齐韵)。
  例八,宋?陈与义《雨》:四壁事多违(w éi微韵),西风吹客衣(yī齐韵)。
  例九,元?黄庚《江村即事》:极目江天一望赊(shē歌韵),寒烟漠漠日西斜(xié皆韵),半属芦花半蓼花(huā麻韵)。
  例十,元?杨载《宿浚仪公湖亭》:背人斜去落鱼矶(jīi齐韵),犹向山前拥翠微(wēi微韵)。
  例十一,元?陈孚《居庸叠翠》:六月太阴飘急雪(xué皆韵),骆驼夜吼黄云老(1ǎo豪韵)。
  例十二,明?刘基《采莲歌》:女伴相随出芰荷(hé歌韵),并船比较采莲多(duō波韵)。
  例十三,明?杨慎《宿金沙江》:往年曾向嘉陵宿(sù姑韵),驿楼东畔阑干曲(qǔ鱼韵)。月色中天照幽独(dú姑韵),嘉陵回首转悠悠(yōu侯韵)。
  例十四,明?徐渭《龛(kān)山凯歌》:寒风吹血着人飞(fēi微韵),一片红冰冷铁农(yī齐韵)。
  例十五,清?袁牧《马嵬》:人间亦自有银河(hé歌韵),泪比长生殿上多(duō波韵)。
  例十六,清?洪秀全《龙潜》:暂且偷闲跃在渊(yuān寒韵),飞腾六合定乾坤(kūn痕韵)。
  例十七,清?严复《戊戌八月感事》:称疾诏书哀(āi开韵),莫遣寸心灰(hūi微韵)。
  例十八,清?秋瑾《舟中日人索句》:万里乘风去复来(1ái开韵),只身东海挟春雷(léi微韵)。
  例十九,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ɡuó波韵),沉沉一我穿南北(běi微韵)。黄鹤知何去(qù鱼韵),剩有游人处(chù姑韵)。
  例二十,毛泽东《西江月?井岗山》:山头鼓角相闻(wén痕韵),敌军围困万千重(chónɡ东韵)。更加众志成城(chénɡ庚韵),黄洋界上炮声隆(1ónɡ东韵),我自岿然不动(dònɡ东韵),报道敌军霄遁(dùn痕韵)。
  例二十一,毛泽东《蝶恋花?赠李淑一》“柳、九、有、酒、袖(xiòu侯韵),舞、虎(hǔ姑韵),雨(yǔ鱼韵)。
  例二十二,郭沫若《和毛主席七律》:不教白骨聚成堆(dūi微韵),八十一番弥大灾(zāi开韵)。
  上述诸例中的“不押韵”在古今某种方言中可能是押韵的,但在推行普通话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怎么还能要求亿万读书人仍然使用方言写作与朗诵呢?用普通话朗诵,则丝毫没有韵律和谐美,反倒像笑星模仿某种方言搞笑。沿用之,实质上是人为制造用韵混乱,无异于不押韵。“守旧派”的主张确确实实是有悖于押韵之本意。
  2.有悖于现行语言立法。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也再次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普通话l8韵部,科学准确,当今一切韵文之用韵应以此为标准。“守旧派”反对用普通话分韵定平仄,只承认沿用“古官韵”的作品,这本身就有悖于现行语言立法。不仅如此,这实质上是让几千年来汉字“言文脱节”的畸形现象继续下去,是在反对推广法定普通话,反对现代中国正在做的“既要书同文,又要语同音”的伟大事业!其结果是阻碍中华诗词的传承、发扬与光大。这是因为,时至今日,普通话已在全国与全世界华人(含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普遍推广,还迂腐地要求今人尤其在校儿童、青少年去学习古人是如何按沈约浙江方言及兼顾诸多“古音与方言”,是多么不近情理,多么违背科学,这无异于用“古官韵”这只“拦路虎”把今天的亿万读书人拒之于中华“诗词曲联”的大门之外。
  至此,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守旧派”的学术观点与主张是错误的,不能成立的。
  三、问题的解决
  (一)国家尽快编修颁行共和国法定新“官韵”
  上文对“三派”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可谓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是非明辨,令人信服。这就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天,写“诗词曲联”是仍应沿用“古官韵”,还是遵循共和国法定新“官韵”?今天国家是否应尽快编修颁行共和国法定新“官韵”?其实,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最杰出的诗人、楹联巨匠毛泽东和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早已作出回答。毛泽东指出:“旧体诗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容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思想……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⑤显然,这是指“旧体诗词要发展”,其前提就是“要改革”,改革创新了,就“一万年也打不倒”。鲁迅指出:“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韵,只要顺口就好。”⑥鲁迅所说的“但不必依旧韵”的“旧韵”就是指“古官韵”。他深知“古官韵”错误百出,是阻碍今人学习的一只“拦路虎”,故有此言。
  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官韵”,新中国是人民大众民主共和国的新朝代,虽然取消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但不等于取消中华“诗词曲联”的教育、创作及相关科研,有教、有学、有写、有考、有评、有研。尤其在中华诗词正在快步走进幼儿园、中小学与大学校园的今天,有千百万学子及其老师这支庞大队伍的参与,更需要规范与标准。因此,客观上已迫切需要填补百年来现代“官韵”的“空白”与结束这一阵地的“无政府”状态。这就是说,时代要求编修颁行反映今天民族共同语即法定普通话实际与近百年来科研成果高水平的新“官韵”:《中华新韵大典》。
  (二)新“官韵”的构想
  1.法定标准
  “官韵”的本质就是国家关于韵文写作用韵的规范。文化教育领域的国家标准、规范和科技领域一样,都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文书。因此,国家根据《宪法》与《通用语言文字法》进而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行政决定:以普通话与《汉语拼音方案》为《中华新韵大典》编修的唯一法定标准。在语音、声调、平仄与韵部划分上,至少应遵循:
  1)彻底、全面以普通话为准,不留照顾“方言古音(即古韵书上反映编修者的方音)”的尾巴;2)以普通话的四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准,彻底取消只有某些方言才存在的入声,据此确定平仄;3)韵类的划分也应以普通话18韵为标准,不应留照顾“传统与方言”的尾巴。即不应把“波o与歌e”、“齐i、鱼n、支I、几er”、“庚eng、东ong”等并合为一韵,因为在普通话中本来就是独立的韵,彼此不存在“韵”的和谐与回旋关系,只有某些方言中才是同韵的。所以不应留这种不科学、不规范的尾巴。
  2.确保质量空前
  《中华新韵大典》作为共和国第一部“官韵”,必须尽最大努力组织全国权威的相关的包括语音学、实验语音学、音韵学、语言学、文字学、文学、历史、辞书学、汉语拼音、汉语信息化、电脑等专家学者,集体编修,“大典”必须全面总结吸收与反映自古至今,尤其是近百年来这一领域的科学成果,确保其学术水平与综合质量是空前的,超过历史上任何一部“官韵”。
  至少应全面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1)自清末近百年来,在国语运动及普通话、汉语拼音化运动及“汉语拼音方案”、现代语音学尤其是实验语音学、汉字信息化、电脑化等相关方面的成果:2)已有的基本或完全以京音或普通话为标准的韵书,含《中原音韵》、《十三辙》、《中华新韵》、《现代诗韵》、《诗韵新编》、《(中华新诗韵)》、《中华实用诗韵》与《中华新声韵联选》等成果;3)历代传世古韵书所选的韵藻、词林、韵典、韵对、选句、摘句等“词典与文学描写词典”功能性资料中有参考意义的内容;4)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大辞海等书中作为字典功能的内容(即收字与注音)。
  3、编修体例
  至少应考虑:1)继承古韵书多功能性,即集字典、词典与韵典三大功能于一册的优点;2)收字与注音应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大辞海》为参照物,不应收太生僻的字;3)尽可能多收有参考价值的韵藻、词林、韵典、韵对、造句、摘句;4)《佩文诗韵》中的入声字可在韵字下加小注,并附录《佩文诗韵》常用字,供研读古代作品之用;5)与“大典”编修的同时,应编修电子文本(快速查询,一点即出)和精简本,以方便不同读者的使用。
  4.应允许存在双轨制
  (1)新“官韵”推行后,应允许存在“双轨制”。这是指那些老先生,一辈子熟悉了《佩文诗韵》,只要不到课堂上去教学生,不影响《新韵》的推行,当然应允许继续使用。同时在研究古人作品时,还必须使用古韵书。
  (2)《新韵》既出,就应强制在相关领域推行。例如,①各类学校不论是教学、作业、考试及文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必须强制使用;②出版发行部门,应强制推行,若干年后宜不出版发行今人使用古官韵的作品(不含科研中使用古韵书);③电视台、广播电台、舞台等公共性的诗词朗诵节目,若干年后宜不允许出现今人用古官韵的作品;④“双轨制”还应允许在方言地区的地方戏曲,民谣及个人写作中长期存在.
  从此,共和国用自己统一的“标准”——新“官韵”《中华新韵大典》来规范这一领域的教学、创作、考试、科研活动。这意味着给今天亿万读书人学习“诗词曲联”驱除了一只“拦路虎”——“古官韵”,给他们的则是依据今天小学生都熟悉的“汉语拼音方案”编修的新“官韵”。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诗词曲联”的传承、发扬、光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件利在当代、泽被千秋的伟大工程!
  注:①详见笔者《诗词曲联格律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版附录:《“佩文诗韵”常鬲孚鬲磊焉再手反。
  ①星汉《“该死十三元”平议》,载《中华诗词》2009-456页。
  ③《回忆马克思思格斯》人民出版社197 3年版,第7页。
  ④《诗论》,上海古藉出版社2001年版,第l65—166页。
  ⑤董志英,《毛泽东轶事》,昆仑出版社l989年版,第251页。
  ⑥《书信集-给蔡裴君》。

2.jpg (7170 字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